河北传媒学院学生处组织暑期三下乡: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基层治理
2025-07-29 09:32
发布时间:2025-07-29 09:32 来源: 【字体: 打印
7月16日至18日,河北传媒学院学生处“智创兴农,青春赋能”暑期三下乡社会服务实践团,在指导老师孙佳苗的带领下,13名学管会同学走进石家庄市平山县北杏元村和会口村,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,旨在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号召,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 ,用青春力量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,让法治精神在乡村落地生根。
7月17日,实践团抵达乡村后,迅速投入实践活动。团队第一时间与村书记会面,共同商讨实践计划,明确了“温情关怀+赋能发展”的双方向实践路径,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。
实践团成员带着食用油、大米等生活物资,率先走访慰问了村里的老党员与贫困户。在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家中,成员们围坐其身边,认真聆听老人讲述艰苦年代扎根基层、默默奉献的故事。老人回忆起当年带领村民克服困难修建灌溉水渠的经历,眼中闪烁着光芒:“那时候条件苦啊,但咱不能怕,为了大家能过上好日子,再难也要上!”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位成员,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老党员不屈的担当品格和务实的奋斗精神。成员们与老人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,希望留存这份温暖与敬意。
为提升村民防骗意识,实践团创新采用“土味演讲+云端直播”形式开展防诈骗宣传。成员们用通俗易懂的方言,结合真实案例拆解各类诈骗套路,从常见电话诈骗到新兴网络诈骗逐一剖析,并设置互动环节邀请村民分享经历以加深印象。村民们纷纷表示这种宣传方式接地气、易理解。一位大爷感慨:“以前接到奇怪电话还犯迷糊,听了讲解心里有数了,以后不怕被骗了。”同时,云端直播将防骗知识传递给更广泛受众,进一步扩大了宣传效果。
7月17日,实践团走进乡村,通过考察农产品加工流程、与村民协作备餐及与村书记交流等活动,为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实地调研。
实践团首先深入村内食品厂,对农产品加工全流程进行细致考察。从原材料的筛选采购,到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把控,再到成品的包装设计,成员们逐一了解并详细记录。在品质把控环节,大家仔细查看生产设备运行情况和车间卫生环境,针对发现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改进建议,旨在筛选出最具乡土特色的优质产品,为后续助农直播做好充分准备,让承载着乡村希望的农产品走出大山、迈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傍晚时分,实践团成员再次与村民协作备餐,在互动中拉近与乡村的距离。晚餐后,团队成员与村书记围坐在一起,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展开深入交流。村书记详细介绍了当前乡村发展的现状、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未来的规划蓝图;实践团成员则结合白天的所见所闻,积极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想法和建议。此次交流让双方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发展的需求,为后续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7月18日,实践团深入乡村开展助农实践活动,通过田间劳作、直播推广、素材记录等多种方式,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。
活动中,团队男生组走进田间地头,协助农户进行拔草作业。他们将裤脚卷至膝盖,任凭球鞋沾满湿软的泥土,接过老乡递来的小镰刀后迅速投入劳作,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农耕的艰辛与不易。
与此同时,女生组则全力投入助农直播的筹备工作。成员们围绕手机屏幕反复调整补光灯角度,力求呈现农产品最鲜亮的色泽;还有人手持笔记本仔细梳理直播话术,将每种产品的特点、产地优势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介绍,为后续推广打下扎实基础。
当日下午,团队兵分两路持续推进活动。一半成员前往县城开展助农直播,依托网络平台广泛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,为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;另一半则留在村内补拍素材,聚焦农耕场景与老手艺传承,用镜头记录日出而作的农耕画面、匠人坚守的瞬间,全方位展现乡村风貌与实践点滴,让每一段素材都成为讲述乡村故事的鲜活注脚。
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,是河北传媒学院学子践行习近平总书记“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、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、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、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”嘱托的生动体现。他们在基层的土地上挥洒汗水,将青春与热血融入到基层治理和法治建设中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未来,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加入到基层治理的队伍中来,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,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,让基层治理更加充满活力与秩序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