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山团(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)被聂荣臻誉为“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”
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,眼看国民党的部队纷纷败退,日寇横行,人们都盼望着能有一支自己的武装部队来保卫家园。平山县委在农村支部作了动员之后,很快有一百多名共产党员报名。10月3日,八路军120师359旅王震旅长派出的刘道生、陈宗尧、左齐带领359旅战地救亡工作服务团(717团救亡工作团)来到平山县的革命中心洪子店。
中共平山县委召开动员会,县委委员梁雨晴首先报名,仅有60户人家的猫石村就有30人报名参加了平山团。从10月3日至11月6日仅一个月又三天的时间就有1500多名优秀青年参加了平山团。1937年11月6日,晋察冀边区成立的前一天,平山团正式成立。当时晋察冀边区武装力量不足3000人,平山团的人数就占到了50%以上,平山团第一任团长为陈宗尧,李铨任政委。11月上旬改编为359旅718团。
骁勇善战 威震敌胆
1938年1月,平山团在山西崞县打了组建以来的第一仗,平山团在田家营巧设伏,前后夹击,全歼来犯日寇。缴获重机枪4挺,轻机枪3挺,三八大盖120支,短枪12支和大批战利品。首战告捷,打出了威风。
1938年5月,平山团开赴晋察冀边区,开辟雁北、察南根据地。6月上旬,平山团协同719团攻克下社日军据点,并在大同县歼灭日伪军300余人,袭击了平绥铁路的天镇至大同间敌人据守的一个火车站。9月下旬,日军纠集五万余兵力,分多路向五台山进行围攻,其中数千敌人向我359旅驻守的广灵、灵邱猛烈进攻。平山团在灵邱战斗中,激战7昼夜,毙敌800余名。10月26日,平山团和717团、719团一起连打两仗,歼日寇北线指挥官、第二混成旅少将旅团长冈喜太郎以下官兵500余名,缴获大炮1门,轻重机枪7挺,步枪百余支,对保卫晋察冀边区发挥了重大作用。
1939年5月11日,717团在五台神堂铺遭到日军1000余人的围攻,平山团奉命全部出动增援。平山团首先迫使敌人取路上下细腰涧北辙,接着与717团在土楼子南北夹击敌人5天,歼敌1000余人,缴获92步兵炮2门,迫击炮3门,重机枪6挺,步枪451支,战马百匹。这就是著名的上下细腰涧歼灭战。这一战斗,全歼被围之敌,创造了359旅对日作战的光辉范例。晋察冀军区表彰359旅,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拟写嘉勉令,特别嘉奖平山团。
战斗是英雄 生产是模范
由于日军的疯狂蚕食和残酷扫荡及国民党的军事进攻、经济封锁,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,1941年,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难。为了战胜困难,坚持抗战,党中央、毛主席号召边区军民自力更生,发展生产,丰衣足食。3月12日,平山团奉命参加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。打仗是英雄,垦荒是模范,平山团在南泥湾垦荒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,到1943年,粮食、肉、菜、被服,经费全部自给有余。
1943年9月,毛泽东亲自到南泥湾视察,兴奋地说:“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,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地。”南泥湾垦荒,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,而且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,这就是南泥湾精神。三五九旅、平山团则是南泥湾精神的代表。
旌旗高举 守卫边防
1948年,平山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2军第5师第14团,在兵团司令员王震的指挥下,参加了瓦子街、西府、长宁、荔北、梯山、扶眉等战斗。1949年2月,“平山团”随王震将军从酒泉一路西进,徒步行军2871公里,最后进军新疆,平叛剿匪,建立人民政权。
1952年2月,放下枪杆子的平山团将士又一次响应军委号召,没有回生养自己的燕赵故土,而是扶起了拓荒的犁铧,成了新疆黄滩壁的第一批主人,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批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