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8日,县村志办深入杨家桥乡大坪村、大庄村开展村志编修专题调研。此次调研重点了解两个中国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挖掘、村志编修进展及存在问题,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。
杨家桥乡大坪村、大庄村均为国家级传统村落、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。大坪村现存38座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及141座传统风貌建筑,主要采用叠梁式木构架支撑,青瓦灰墙,古朴典雅;大庄村古村落核心保护区面积5公顷,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。房屋全部由砖石建造,街巷和院落保存完好,还是抗战时期“平山团”的重要活动根据地。两村承载着深厚的农耕文明与地域文化特色。
在座谈会上,县村志办详细听取了两村进度汇报。大坪村志已形成3万多字初稿,其框架设置基本遵循村志规范体例,但各章节内容较少,挖掘材料不够深入,还需加快编修进度。大庄村初稿已基本完成,存在部分篇章结构问题,县村志办提出了针对性意见。
针对当前工作进展,县村志办提出三点要求:一是强化时序框架,系统性梳理村庄发展脉络,重点挖掘和补充关键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;二是严把质量关口,对6个基本形成初稿的村严格落实“三审三校”制度,特别要规范大事记、人物的收录标准;三是加快工作进度,对编修滞后的村制定专项推进方案,通过专班监督等方式,确保村志编修全域推进。
县村志办强调,村志既是留住乡愁的文化工程,更是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资源,必须坚持存真求实、特色鲜明原则,真正让村志成为看得见的“历史DNA”,让每个传统村落的文脉都能在志书中永续传承。